新鲜、有趣,互联生活。令狐葱。

2007/03/08

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

现在这世道,做什么别做名人,因为一旦你是名人,不管你说什么,都会有人同意,也会有人反对。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就是这么一个例子,出来之后风风火火的,卖DVD,签名售书,甚至回到婆家西安卖书,呵呵。不得不承认,她是很成功了,能有这么多观众和读者。当然,还存在一些批判的声音,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等知名大学的10名博士联名,称要"将反对于丹之流进行到底"( 连接1 连接2)。
 
当然,这也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中国不是有句俗话,叫做"枪打出头鸟"么?问题在于,这个批判到底有没有道理。或于真如这些所谓的专家所言,于丹是离真正的《论语》、《庄子》远了点,但是仅仅从这个事件,我觉得还是有几点值得表扬:〉
 
1. 很久以来,在学术上往往只有一个声音。就像当初我们在上中学的时候学的那些课文,每一句话他都给你写出来作者的写作动机,以至于某著名作家在做自己文章的阅读理解的时候竟写不出和答案一样的"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说,从小开始,我们就被灌输着一种"世界是这样的,不是也不可能是这样的"这样的理念,所以我就一直纳闷为什么我们只学《几何》,对《非欧几何》甚至连提都不提。百家争鸣是在离我们太远了。于丹事件至少让我们有看到了学术界的希望,至少让我们看到我们还可以有说的权利和说的自由。想一下,如果世界上什么都只有一个声音,那会多么单调和无聊啊。
 
2. 还有就是,不去论于丹和她的《论语心得》到底讲的怎么样,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程度有所提高了。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全面拉开,中国传统文化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所以有必要让我们重温这些经典,让我们知道我们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
 
百家讲坛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平民化策略,从《清十二帝疑案》到《易中天品三国》再到《论语心得》,之所以能够收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把晦涩的历史和长篇累牍的古文用最通俗的语言说出来了,而且讲的有声有色,可以说这就是现代的一种"新评书"。当然,我希望某些所谓的博士、教授们,不要拿过于学术的要求去要求这些个"评书家"们,因为"道不同不相为谋",本来就不是冲着一个目标去的,干嘛非要让别人按自己的思维来思考呢?

没有评论: